善意取得制度中合同效力问题研究/吴霓霜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2 00:07:35   浏览:882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善意取得是指出让人和受让人之间,以转移标的物所有权为目的而为不动产移转登记或者动产交付,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在受让人善意时仍可由其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制度。2007年我国出台并实施的《物权法》首次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了系统规定,条文将受让人受让时的善意、受让价格的合理和不动产已为登记或动产已为交付作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实际上,2005年7月公布的《物权法(草案)》在第111条中曾将“转让合同有效”一并纳入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范畴,但是与《合同法》第51条关于无处分权人处分时合同“效力待定”的一般条款发生了文义上的冲突,引发了学者们就此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讨论。尽管《物权法》在最终颁行时删除了“转让合同有效”这一要件,但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合同效力问题并未因立法的回避得以解决,本文拟对《物权法》第106条规定下的“转让合同”效力问题进行分析。

  债权形式主义下 “转让合同”效力的分析

  依据债权形式主义理论,如果转让行为的当事人在转让行为时欠缺相应的行为能力,或者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存在欺诈、胁迫或者发生重大误解的事实,其所订立的转让合同需接受合同法之一般规则的调整,善意取得也因转让行为的效力瑕疵不能自然成立和适用。如在买卖合同中,买受人发现自己被欺诈,但放弃撤销或变更合同的权利时,善意取得制度可以适用,此时的转让合同,首先作为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前提,用以满足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要件,在善意取得构成以后,基于公示公信原则的适用,转让合同在法律拟制之下变为有权转让合同,从而实现从无权到有权的过渡。

  如果买受人未发现自己受欺诈的事实,首先就构成了善意取得,但后来发现被欺诈并基于买卖之瑕疵提出主张,此时转让合同因不符合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逻辑要求,善意取得变为自始无效,应恢复原状;若买卖合同的标的物为法律所禁止流通之物,则转让合同本身无效,此时也便不存在对善意取得制度的适用。

  物权行为理论下 “转让合同”效力的分析

  在债权形式主义模式的逻辑推理之下,存在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如果所转让的物品存在质量上的严重瑕疵,或者受让人方面迟延给付价金,无权处分人能否获得权利上的救济?区分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物权行为理论此时表现出其在立法技术层面相较其他理论所具备的与生俱来的优越性。

  作为物权法上的一项制度,善意取得本身的法律效果仅体现在所有权的取得方面,属于物权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成立在前的涉及价金的给付、物的瑕疵担保、风险承担等一系列基础交易关系的可留待《合同法》调整的债权合同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在买卖合同符合包括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等合同生效的各项要件被确定发生法律上效果的时候,我们并不能直接推导出物权合同的生效,这好比一物两卖情形下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在我国已被大众所普遍接受,《合同法解释(一)》第9条第1款和《物权法》第15条更是将其上升到立法的层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已无异议。同理,基于负担行为提出各种主张,并不以构成处分行为一部分的善意取得为前提。正是基于买卖合同已经生效的前提之下,我们进入处分行为的分析阶段,尽管此时的处分行为属于无权处分,但是依据针对处分行为而适用的公示公信原则,法律通过拟制的方式使处分行为实现了从无权到有权的过渡,善意取得也只得在处分行为阶段实现其在适用的上的可能性。而此时,如果再发现在处分行为成立之前的负担行为存在瑕疵,其合同效力也并不受当事人无处分权的影响,即使出卖人是无权处分,且无论是否构成善意取得,买受人皆可基于买卖提出各种主张,适用不当得利制度加以调整和救济。

  解决善意取得中合同效力难题之路径

  基于上述,在界定善意取得制度中合同效力问题时我们不难得出,遵循德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现行法律框架,区分处分行为和负担行为,并将善意取得作为处分行为意义上的对无权处分的效力弥补制度,将《物权法》第106条中的“转让”的针对对象界定为物权合同,而非产生债之效果的买卖合同,能够更好得体现民法的精神,其法律技术也存在明显优势。

  然而,基于我国采取债权形式主义的立法现实,尽管德国法中的物权行为理论存在解释上的优越性,但若将其直接适用到我国的实践中来,将导致《合同法》第51条和《物权法》第106的文义上的对立和内容上的矛盾。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解释的途径寻求对现行法局限性的突破。基于对我国立法现实的认知和实践意义的考量,我们仍可以在进一步贯彻《物权法》第15条对物权行为和债权行为加以区分的立法精神的基础上,考虑通过司法解释将《合同法》第51条的相关规定解释为处分行为,并认可善意取得制度中作为债权性的转让合同的效力,从而为负担行为的有效性留出解释的空间,从立法层面解决善意取得制度中合同效力这一由来已久的问题,并促成法学体系的日趋完善。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贵阳市书报刊印刷管理办法

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市书报刊印刷管理办法

 (1995年11月27日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9号)


  第一条 为了保障书报刊印刷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规章,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下列出版物的印刷活动,均应遵守本办法:
  (一)国家批准的出版单位按规定出版的图书、报纸、期刊、画册、图片、挂历。
  (二)非出版单位因工作、教学、科研需要,经批准编印的非公开发行的内部报刊、资料汇编、集纳材料。


  第三条 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市书报刊印刷活动。公安、工商、税务、物价、轻工等行政管理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管理。


  第四条 对书报刊印刷业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分为《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内部资料印刷许可证》,由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进行年审核验。


  第五条 申办《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印刷设备和质量达到规定标准;
  (三)有适合正常工艺流程的场地,并符合安全要求和消防规定;
  (四)年排版能力600万字、印刷能力1万令纸以上;
  (五)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第六条 申办《内部资料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排、印、装设备适应印制要求;
  (二)有合适的固定场所,符合安全要求和消防规定;
  (三)有必要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人员;
  (四)产品质量较好。


  第七条 印刷企业申办报刊印刷许可证;应向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提供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载明单位的名称、地址、经济性质和法定代表人姓名、住址);
  (二)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单位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


  第八条 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应从接到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申请书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并给予书面答复。


  第九条 申办《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经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核同意,报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由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发证、管理。


  第十条 申办《内部资料印刷许可证》,由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发证、管理,报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委印书报刊须按有关规定到市以上(含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准印手续。


  第十二条 持有《图书报刊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可从事本办法第二条第(一)、(二)项所指的出版物的印刷。
  持有《内部资料印刷许可证》的印刷企业,只能从事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所指的出版物的印刷。


  第十三条 书报刊印刷企业变更登记事项,应提前10日向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终止印刷活动的,应当自停止生产之日起30日内到发证照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第十四条 承印书报刊应验明委印者的有效证件:
  (一)承印本办法第二条第二项所指的出版物,应验明收存委印单位主管部门的批准原件、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一次性使用的《内部图书资料准印证》原件;
  (二)承印本办法第二条第(一)项所指的出版物,应验明收存出版单位出具的发排单、发印单原件以及省新闻出版管理部门核发的一次性使用的《贵州省内准印证》;
  (三)承印省外的书报刊,应验明收存本省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件原件。


  第十五条 印刷书报刊,应在出版物版权页上刊印图书的标准书号,报刊登记证证号和内部资料准印证证号、出版单位、作者或编(译)者姓名、发行单位、印刷单位、开本、印张、印数、出版日期、版次等内容,书刊还须在规定的位置上印制统一制作的条形码。


  第十六条 从事书报刊印刷的企业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证照齐全;
  (二)在核准登记的范围内印刷;
  (三)按时交纳税费;
  (四)接受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的监督检查;
  (五)不得出租、转让书报刊印刷许可证;
  (六)未经批准,对委印的书报刊不得加印、销售和转让印刷,不得将委印的纸型、图版、底片租借、转让他人复制;
  (七)不得承印未办理准印手续的书报刊。


  第十七条 非秘密载体定点印刷单位,不得承印涉及国家秘密的书报刊。


  第十八条 非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印刷单位,不得承印宗教用品及有关出版物。


  第十九条 禁止印刷有下列内容的出版物:
  (一)危害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的;
  (二)煽动民族分裂、破坏民族团结的;
  (三)泄露国家秘密的;
  (四)宣传淫秽、迷信和渲染暴力的;
  (五)诽谤、侮辱他人的;
  (六)国家明令禁止出版、传播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 印刷单位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举报、控告、申诉和要求赔偿的权利。


  第二十一条 印刷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一)、(二)、(三)、(四)项规定的,给以警告,限期改正,或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一年内受到两次以上罚款仍无改进的,处30日以内停印书报刊。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五)、(六)、(七)项,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没收非法印刷品和非法所得,处非法出版物总定价五倍以下的罚款或处3个月以内停印书报刊。一年内受两次以上停印处罚的,吊销书报刊印刷许可证。
  承印的书报刊有本办法第十九条禁止内容的,没收非法印刷品和非法所得,处非法出版物总定价五倍以内的罚款,吊销书报刊印刷许可证。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各项行政处罚决定,由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作出。
  市文化市场稽查人员对违章的印刷企业可以当场予以警告,对非法印刷活动涉及的工具、设备及物品可以采取扣押、查封等必要措施。


  第二十三条 从事书报刊印刷活动违反工商、公安及其他法律、法规的,由工商、公安及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五条 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及文化市场稽查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主动出示文化市场稽查证件,其他执法人员检查时也必须主动出示有关证件。


  第二十六条 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文化市场稽查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收受贿赂的,由其所属部门视情节轻重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市文化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商丘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暂行办法

河南省商丘市人民政府


商丘市已购公有住房上市出售暂行办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
为使《商丘市已购共有住房上市出售暂行办法》(商政【1998】39])与《河南省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省政府51令)的有关政策规定衔接一致,便于操作,现将有关政策规定补充通知如下:

一、商政【1998】39号文件与本通知所称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城市居民根据国家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住房制度改革政策规定,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的公有住房,以及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导价购买的公有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解困房和集资合作建房)。

二、依照房改政策,虽按标准出售但发证时没有按规定界定产权比例的,应补足剩余的售房款,否则不准上市出租或出售。

三、已购公有住房出售后一年内,该户家庭又购进住房的,可视同住房交换。

四、不得上市出售的房屋
除执行商政【1998】39号文件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外,属于以下情况的已购公有住房也不允许上市出售;以低于房改政策规定的价格购买且没有按照规定补足房价款的;处于户籍冻结区并已列入拆迁公告范围内的;上市出售后形成新的住房困难的;已抵押且未经抵押权限书面同意转让的。

五、房屋维修仍按照上市交易前公有住房售后维修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个人和单位缴交的住房公用部分,公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节余部分不予退还,还继续用于该幅房地维修。

六、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上市交易,交易双方除照章纳税外,需缴纳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缴纳标准按附件执行。

七、房地产、土地、财政、税务等有关部门,对住房二级市场交易管理应按照简政便民,分工协作的原则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一条龙“办公。

八、对违反商政【1998】39号文件及本通知规定,弄虚作假、私下交易的,由房地产管理部门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一下罚款,并依法追究当事者的法律责任。

九、对违反商政【1998】39号文件及本通知精神,以非法手段按照成本价或者标准价购买公有住房或者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含安居工程住房、解困房和集资合作建房),由房地产管理部门责令其退回新购房屋或者按照商品房市场价格补齐房价款,可并处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十、有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不按程序审核、确权、私自办证的,由其所在单位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土地出让金或相当于土地出让金的价款缴纳标准(单位:元/平方米)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20 14 10 7 5


1、缴纳金额按上市已购公有住房、经济适用的分摊土地面积计算;
2、分摊土地面积=上市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建筑物底层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物建筑面积(平方米)
3、本办法发布前已建的三层四层建筑分别按缴纳标准的60%和80%执行;
4、该缴纳标准有效期为2000年12月31日之前。

2000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