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合同问题初探/艾阳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8 11:08:25   浏览:811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行 政 合 同 问 题 初 探
——从行政诉讼的几个难点谈行政合同法律适用

行政合同是现代行政法上较为新型且重要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它引进了公民参与国家行政的新途径,通过行政合同,普通公民可以以积极的权利方式而不仅仅是负担义务直接参与实施行政职能特别是经济职能.行政合同的广泛使用,将会减低行政机关对个人进行单方命令的行政安排,以协商的方式提出要求和义务,便于公民理解,容易造成接受和赞同,从而减少因双方利益和目的的差异而带来的对立性,有利于化解矛盾,创造和谐社会。
  我国行政合同的真正产生,始于1978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 现在,我国已经有了基本行政合同制度,但是这一制度还很不完善,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关于行政合同及其司法救济制度的完整法律体系,只是在部门法、国务院各部委的规章、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批复中偶有关于行政合同的规定。下面笔者主要从实务出发,就行政合同类诉讼的法律适用谈自己的看法。
何为行政合同呢?
行政合同是指行政主体以实施行政管理为目的,与行政相对方就有关事项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所达成的协议。
一、行政合同特征分析
行政合同,它是公法和私法相互渗透,公法精神和契约自由的结合,它既不同于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更不同于民事合同,在性质上、法律适用上、调整原则上出现与民事合同、一般具体行政行为不同的特征,它同时具备行政性和合同性的两大特点。
1、区别于民事合同,行政合同的行政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签约主体上看,一方当事人必定是国家行政主体。
一般情况下在行政合同中,一方是从事行政管理、执行公务的行政主体,另一方是行政管理相对人。
其次,从签订合同的目的上看,签订行政合同主要目的或占支配地位的目的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是为了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
第三,行政合同的内容是行政管理的公共事务,具有公益性。如前所述,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签订合同的目的是为了行使其行政职权,而此目的也是通过双方履行合同来实现。在行政合同中约定的内容,从本质上说是属于行政主体管理社会事务的范畴,从其内容上看,仍不能摆脱公法的性质。
第四,从合同当事人的地位来看,在行政合同中,行政主体一方拥有行政优益权。一般而言,民事合同的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而权利义务关系是对等的,双方之间没有隶属关系。而在行政合同中,由于行政合同是以实现行政管理为目的而订立的,故行政主体在行政合同中不仅是合同的一方当事人,还具有行政管理者的身份。作为管理者,行政主体拥有行政优益权,例如行政机关享有监督合同履行的权力,对履行过程中相对人违反合同的行为进行纠正;在一定条件下,对相对人的严重违反合同的行为还可以依据法律赋予的权利对相对人行使制裁权。
2、区分一般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合同的合同性体现在:
首先,行政合同是一个双方行为,它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这是行政合同区别于其他行政行为的最明显的特征。一般的行政行为只需行政主体一方做出决定就可形成,而行政合同则不然,它具有一般合同的基本属性,即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达成合意方可成立。
其次,行政合同需要双方协商,并达成一致。行政相对人一方对于合同是否订立、合同内容拥有一定的选择权。这也是契约自由原则在行政合同中的体现。
第三,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即行政合同的内容具有可妥协性。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行为,以国家的强制执行力为直接后盾。行政合同虽然要求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都要按约定,履行合同的权利义务。由于行政合同是双方协商一致订立的,所以行政主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行政相对一方做出一些让步。
二、行政诉讼中出现的难点
行政合同案件的出现,是行政方式变化带来的必然后果。但是行政合同的双重属性却在法律适用上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一方面,由于行政合同不同于私法合同,故不能完全适用民事诉讼规则;另一方面,行政合同亦不同于单方强制性为特质的行政命令行政行为,故也不能完全适用行政诉讼规则。
由于法律制定的滞后性,我国目前没有对行政合同进行专门规定的统一的行政法律法规。
从我国目前对行政合同案件的审理现状来看,笔者以为存在以下难点:
1、面对法律对行政合同规定的缺失,行政合同类案件能否纳入行政诉讼行政合同能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畴规定不明确;
2、面对法律对行政合同规定的缺失,被诉合同的性质确定,即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标准不明确;
3、面对法律对行政合同规定的缺失,行政合同之诉能否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不明确;
4、面对法律对行政合同规定的缺失,行政合同中作为行政机关一方的当事人,其依法行政如何保护,即是否应当赋予行政机关一方当事人诉权问题不明确。
5、面对法律对行政合同规定的缺失,行政合同之诉能否进行调解不明确。
三、相关问题的法律适用
(一)、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理论基础
行政合同从特征上来说,具有双重属性,但从根本属性上来说,它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事行为,而是公法契约的一种,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公法行为,以非强制性的自愿接受、自觉履行为原则。
这是因为,在行政合同的双重属性中,笔者以为,行政性是第一性,而合同性则是第二性。“行政合同其实质就是受行政权监督的契约关系”。
(1) “行政权的存在、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是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要求。而行政合同产生的基础在于公法,特别是行政法律法规的设定,所以行政合同设定的是公法意义的上权利义务。
(2)虽然行政合同具有合同性,但签订行政合同的目的是为公共利益,客观上要适用不同于纯“私人”之间的合同的规则。行政合同中行政相对人一方的私法权利受到行政机关公法权利的限制,外在表现为,行政机关一方拥有行政优益权。行政机关在行政合同上不可能享有一般合同法意义上的契约自由。例如,在缔结合同方面,行政机关受行政合同适用范围的限制,哪些行政事务可以采用行政行为方式处理,哪些事项可以采用合同方式进行,并不能由缔约的行政机关自主决定。
(3)现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具体行政行为”解释为“具有国家行政职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实质上是将原来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仅指行政主体的单方行为扩展到了双方行为,从而已然扩大了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将行政合同纳入了行政复议的视野。 所以行政合同类案件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关于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
(4)许多外国国家,例如,法国法已经规定上述合同适用行政法律规范而非民法规范,由行政法院管辖上述合同的案件。
2、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的现实需要
将行政合同纳入行政诉讼,这一方面可以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防止行政机关以订立合同的方式规避法律;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行政机关的强权进行监控,防止行政机关利用强权或滥用职权,侵害另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这两点是民事诉讼所无法完成的。行政诉讼救济途径适应行政合同的特征,具有兼顾公私利益、宜于实现合同目的、解决双方纠纷的优越性。
3、相关案例的判决
1999年,龙岩市武平县熊某等16名委培生向法院诉请判令该县教育局履行委托代培合约案,法院最终判定该案所涉“委培代培合约”为行政合同,并受理了该案进行审理。
(二)、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区分标准
由于我国并没有制定统一的行政合同法,行政合同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的区分标准。
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标准主要有三种观点:(1)参照法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行政合同理论,以行政合同必有一方当事人是行政主体、行政机关签订合同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行政主体享有优益权作为识别行政合同的标准;(2)主张采用“目的说”,即以是否为完成特定行政管理目标为标准区分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3)主张借鉴德国,提出可依据两个标准区分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一是形式标准,即行政主体作为合同一方当事人,二是实质标准,即是否引起行政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理论上所确立的标准过于抽象。在实践中,一些被诉合同,仍不能通过其来获得区分。
另一方面,现行的一些法律之间存在一些矛盾。典型的例子是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我国《行政复议法》第6条第6项规定:认为行政机关变更或者废止农业承包合同,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法提起行政复议。根据这条规定,农村承包合同属于行政合同。但2002年8月29日颁布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害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第五十六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承担违约责任,根据这些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似又属于民事合同。这种“公有公理、婆在婆理”的状况使得实践中有些纠纷有时被当作民事案件受理,有时被当作行政案件受理,界限的不清晰导致了实践中应用的混乱。
行政合同与民事合同的区分是行政审判的基础,二者区分标准的不明确,为行政审判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这就需要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统一标准,明确区分规则。
(三)、行政合同案件审理过程中,能否适用合同法的原则?
1、行政合同案适用合同法原则的法理分析
行政合同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它的调整原则也是双重的,依法行政原则是行政机关所有公法行为的最高原则,对于行政合同中的行政当事人来说也不例外;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行政合同也应遵从这一原则。即,行政合同同时需要遵从依法行政和契约自由两大原则。
正如行政合同其行政性为第一性一样,“在依法行政理念和符合行政目的性原则的支配下,契约自由在行政契约中的适用空间要受到一定的限制”,依法行政原则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就体现在行政机关所拥有的行政优益权上。例,如果合同所规定的合同义务与行政机关正在或将要执行的公共管理义务发生矛盾,公共管理机关在履行契约义务时有合法的特权,例如可以不履行契约义务,可以单方面变更或者终止契约等。
在审理行政合同案件时适用合同法原则是很多国家的做法。大陆法系德国和法国分别以法律和判例规定、确立了法院审理行政合同案件适用合同法原则的规范。我国目前虽无类似规定,但2003年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主题报告中指出,审理行政合同案件,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适用法律的规定,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布《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的通知

国有资产管理局


关于发布《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的通知
1995年3月15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办公室、处):
为进一步规范资产评估立项、确认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评估质量,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1991年第91号令)和《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的规定精神,特制定《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请遵照执行。

附:关于资产评估立项、确认工作的若干规范意见
一、根据《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1991年第91号令)及其施行细则的规定,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办理资产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
二、归属中央管辖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资产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理。归属地方各级管辖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资产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一般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其中,重大的、亿元以上的资产评估项目和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的中外合资、合作项目的评估,须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备案,必要时,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立项和确认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以及境外发行股票、境外上市交易和其他重要的资产评估项目,由地方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办理审批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
按照国家规定允许境外或国外资产评估机构参加评估的资产评估项目,需在申报资产评估立项的同时,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对欲承接该项评估业务的境外或国外资产评估机构进行审批。
三、根据资产评估项目的具体情况,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必要时可委托下一级(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所在地)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占有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办理资产评估立项、评估结果确认。
四、资产评估立项原则上应由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申报。
国内联营、股份经营等项目的各出资方应分别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立项、评估各自出资的资产。也可由各出资方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上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一并办理该项目的评估立项。
已开办的联营企业按其主体单位(或出资额最大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归属关系、企业集团按其核心企业的归属关系、国有股控股的股份制企业按持股额最大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归属关系、中方总出资占控股地位的中外合资企业按中方出资额最大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归属关系,向相应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资产评估立项。也可向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共同上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项目的评估立项。
五、国有股不占控股地位的股份制企业和中方总出资不占控股地位的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发生如下情形之一时须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并由待转让国有股的最大持股者、或待转让国有产权的最大持有者向相应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资产评估立项和评估结果确认:
(1)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交易;
(2)境外发行股票、境外上市交易;
(3)非上市股份公司将全部国有股权转让给本企业非国有股股东或给本企业外的非国有单位;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将全部国有产权转让给外方或非国有单位;
(4)非上市股份公司将部分国有股权转让给本企业非国有股股东;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将部分国有产权转让给本企业的外方或其他非国有单位;
(5)非上市股份公司单独将部分国有股权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将部分国有产权转让给本企业外的非国有单位,而其他非国有股权或产权并不同时转让;
(6)非上市股份公司将部分国有股权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将部分国有产权随同非国有股权或产权一起转让给非国有股权或产权持有者的关联单位;
(7)法律法规另行规定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和立项、确认的情形。
除前述情形之外,应由董事会批准进行资产评估的,可以不办理资产评估立项、确认。
六、资产评估立项工作步骤为:
(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提交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和附件,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向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资产评估立项;按本文第二条规定,有的还需转报上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直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
(2)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主管部门审查立项申请,下达准予立项通知书或不予立项通知。按本文第二条规定,有的还需报上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直至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备案。
在国家和地方单列的单位以及无上级主管部门的单位,直接向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立项。
按照国家规定允许境外或国外资产评估机构参与评估的资产评估项目,应在申报资产评估立项的同时,由境外或国外评估机构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出承接该项资产评估业务的申请,并附报有关材料;国有资产占有单位也同时提出拟委托该评估机构进行本项目资产评估的申请,经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报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审批。
七、资产评估立项申请书主要内容包括:资产占有单位名称、隶属关系、所在地点、评估目的和范围、资产帐面总量、申报日期等,立项申请可以制成表格形式。附报材料主要有:该项经济情形有关申报和批准文件;有关资产的类型、帐面值、产权归属等的简单说明。
八、资产评估立项申请审查合格主要标准为:
(1)立项申请手续完备、材料齐全;
(2)该项经济情形符合《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施行细则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
九、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应在收到立项申请后的十日内签署意见,并向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资产评估立项。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资产评估立项申请后的十日内将是否准予立项的通知书下达给申报单位的主管部门。
十、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在收到境外或国外机构承接该项资产评估业务的申请和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委托该机构进行评估的申请后的十日内,审查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并通知补报材料、补办手续;在材料齐全、手续完备后的十五日内,分别情况作出同意或要求补充说明、不同意的决定,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作出了不同意决定的,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要另行挑选境外或国外评估机构,重新向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申报。
十一、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收到立项通知书后,方可聘请由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授予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对所涉及到的全部资产进行评估;收到批准文件后,方可聘请境外或国外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收到资产评估机构提交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后,向批准评估立项的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资产评估结果确认申请。
十二、评估结果确认工作步骤为:
(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提出评估结果确认申请,并附报资产评估报告书和有关资料(包括境外或国外评估机构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签署意见。
(2)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受其委托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机构对资产评估报告书进行审核验证。
(3)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主管部门下达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或分别情况作出要求修改资产评估报告书、重新评估或者不予确认的决定,并通知申报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
按要求修改资产评估报告书或重新评估后,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重新进行审核验证和确认。
十三、资产评估结果确认申请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资产占有单位名称、隶属关系、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起止日期、评估基准日、评估结果,以及资产占有单位(委托方)对资产评估机构工作的简要评价意见等。确认申请可制成表格形式。
附报的资产评估报告书应符合《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施行细则和《关于资产评估报告书的规范意见》的要求,准确报告评估结果,全面阐述评估结果的适用条件,具体说明取得评估结果的过程、依据和方法。
十四、国有资产占有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一般应在收到确认申请后二十日内签署意见,并转报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一般应在收到确认申请后的十日内审查申报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并通知补报材料、补办手续;在材料齐全、手续完备后的三十日内提出审核验证意见,下达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或分别情况作出要求补充说明、修改、重新评估或者不予确认的决定,并通知申报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
受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审核验证和确认的上级主管部门以及其他机构也按本规定执行。
十五、审核验证合格基本标准为:
(1)已办理资产评估立项;
(2)资产评估机构具有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资产评估资格,境外或国外资产评估机构具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授予进行该项目资产评估的资格,从事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还需具有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颁发的“证券业务资产评估许可证”。资产评估机构的选择、委托符合《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及其施行细则等有关法规政策的规定;
(3)被评估的所有各项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商标、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均由具有前述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的在册人员具体负责进行评估,评估人员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4)评估目的明确,评估范围与经济情形所涉及资产的范围一致,并符合政策规定;
(5)资产、负债的清查核实工作全面、仔细、准确;
(6)评估过程、步骤符合规定要求;
(7)评估依据充分、合理,包括引用法律、法规、政策准确、适当;选用资料、数据、参数真实、可靠、适用;
(8)评估基准日选择适宜;
(9)各项资产选用评估方法合理、适宜,计算准确,价值影响因素考虑周全;
(10)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合理,适用条件明确、适宜;
(11)资产评估说明全面、充分;
(12)资产评估报告书内容完整、正确,附件资料齐全。
十六、审核验证意见书主要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名称、隶属关系等简要情况;
(2)资产评估机构名称、资产评估资格情况;
(3)评估目的、范围,经济情形简要情况;
(4)评估基准日、评估起止时间;
(5)评估方法;
(6)评估结果,包括总资产、净资产评估值,各类资产评估值和汇总以及与帐面值的比较;
(7)对资产评估报告的总体评价;
(8)其他需说明的内容。
十七、符合如下条件者,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予以确认:
(1)确认申报符合本规范意见的要求;
(2)申报材料完备、手续齐全;
(3)审核验证合格;
(4)资产评估机构工作认真仔细、独立、客观、公正;
(5)满足其他必要的条件。
十八、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主要内容包括:
(1)国有资产占有单位名称及其上级主管部门;
(2)资产评估机构名称;
(3)评估目的、范围;
(4)总资产、净资产评估值及各类资产评估值;
(5)评估基准日;
(6)确认日期及盖章。
审核验证意见作为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的附件一起下达。
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不予确认或要求修改资产评估报告书、重新进行资产评估的决定时,须明确说明原因,指出问题所在。
十九、国有资产占有单位、资产评估机构如果对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评估立项、确认通知或作出的不予立项、不予确认、要求修改资产评估报告、重新进行资产评估的决定有异议时,经同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协调无效,可以自收到确认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级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复议。
资产评估结果确认通知书下达后,该项资产评估工作方告结束,该项经济情形方可报批生效。
二十、经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确认的资产评估结果,作为确定有关资产价值的底价或作价依据。该资产评估结果自评估基准日起一年内有效。有效期内,当资产数量发生变化时,根据不同情况可由原资产评估机构或资产占有单位按原评估方法做相应调整;当国家经济政策、企业资产和经营情况或外部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并对评估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时,应由原资产评估机构做相应调整,调整后还需视具体情况报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审核确认。超过一年有效期,原资产评估无效,须重新进行资产评估立项、聘请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办理审核确认。
为满足境外上市企业评估结果有效期短于一年的要求,需对评估结果进行调整或重新评估的,报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或审核确认。
二十一、本规范意见由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负责解释。
二十二、本规范意见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附表一:资产评估立项申请表(推荐格式)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申报编号:
------------------------------------------------------------------------------
|占有单位| |其它申报单位| |
|--------|----------------------------------------------------------------|
|上级单位| |主管部门| |
|--------------------------------------------------------------------------|
|产权其它持有者| |
|--------------------------------------------------------------------------|
|资产所在地| 省(区、市) 市(地) 区(县) |
|--------------------------------------------------------------------------|
| |一、上市:1.境内 2.境外 |
| |二、发行股票:1.A 2.B 3.H 4.其它 |
| |三、设立:1.公开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2.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
|评| 3.有限责任公司 4.中外合资企业 5.中外合作企业 |
|估|四、企业:1.兼并 2.出售 3.租赁 4.破产 5.结业 6.产权转|
|目| 让 |
|的|五、资产:1.出售 2.转让 3.出资 4.出租 5.抵押 |
| |六、其它 |
|--------------------------------------------------------------------------|
|评估范围| 整体或部分 转让、出售、出资、出租、共用资产 异地 |
|--------------------------------------------------------------------------|
|待评资产帐面值及数量:总资产 (万)元 其中: |
|机器设备 万元 原值 万元 台 (套) |
|房屋建筑 万元 原值 万元 栋 建筑平米 |
|在建工程 万元 项 长期投资 万元 项 |
|无形资产 万元 其中土地使用权 万元 平米|
|流动资产 万元 其它 万元 |
|--------------------------------------------------------------------------|
|负 债| (万)元|净资产| (万)元 |
|--------------------------------------------------------------------------|
|申报单位联系人| |通信地址| |
|----------------------------|--------------------------------------------|
| 联系电话 | |主管部门联系人、电话| |
------------------------------------------------------------------------------
续表
------------------------------------------------------------------------------
| 申报材料件数: | 收文日期: |
| 申报单位盖章 | 上级单位盖章 |
| | |
| | |
| | |
|法人代表签字: |单位领导签字: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收文日期: | 收文日期: |
| 上级单位盖章 | 上级主管部门盖章 |
| | |
| | |
| | |
|单位领导签字: |部门领导签字: |
|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
|备注: |
| 1.国资部门收文时间: 年 月 日 |
| 收文件数: 收文人: |
| 2.其他需说明的事项(包括:申报单位的其它上级单位盖章,联合申 |
| 报单位及其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盖章,有关各方对评估立项、评估 |
| 机构等问题的不同意见,等) |
------------------------------------------------------------------------------
填表说明:
1.〈其他申报单位〉指联合申报单位或不由占有单位申报时的申报单位;
2.〈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指申报单位的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
3.〈产权其他持有者〉指除资产占有单位的上级单位之外的其他产权单位;
4.表中填写不下的内容可另写附报。

附表二:资产评估确认申请表(推荐格式)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主管部门申报编号:
------------------------------------------------------------------------------
|占有单位| |其它申报单位| |
|--------|----------------------------------------------------------------|
|上级单位| |主管部门| |
|--------------------------------------------------------------------------|
|产权其他持有者| |
|--------------------------------------------------------------------------|
|资产所在地| 省(区、市) 市(地) 区(县) |
|--------------------------------------------------------------------------|
| |一、上市:1.境内 2.境外 |
| |二、发行股票:1.A 2.B 3.H 4.其它 |
| |三、设立:1.公开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2.定向募集股份有限公司 |
|评| 3.有限责任公司 4.中外合资企业 5.中外合作企业 |
|估|四、企业:1.兼并 2.出售 3.租赁 4.破产 5.结业 6.产权转|
|目| 让 |
|的|五、资产:1.出售 2.转让 3.出资 4.出租 5.抵押 |
| |六、其它 |
|--------------------------------------------------------------------------|
|评估范围| 整体或部分 转让、出售、出资、出租、共用资产 异地 |
|--------------------------------------------------------------------------|
|评估立项审批部门及批复编号| |
|--------------------------------------------------------------------------|
|评估机构名称| |资格类别|正式 临时 证券 |
|--------------------------------------------|----------------------------|
|证书编号| |评估基准日| |起止时间| |
|--------------------------------|----------------------------------------|
|申报单位联系人| |通信地址| |
|--------------------------------------------------------------------------|
| 联系电话 | |主管部门联系人、电话| |
|--------------------------------------------------------------------------|
| 申报材料件数: | 收文日期: | 收文日期: |
| 申报单位盖章 | 上级单位盖章 | 主管部门盖章 |
| | | |
| 法人代表签字: | 单位领导签字: | 部门领导签字: |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 年 月 日 |
------------------------------------------------------------------------------
续表
------------------------------------------------------------------------------
| 资产评估结果汇总表 单位:(万)元人民币 |
|--------------------------------------------------------------------------|
|资产类型| 帐面原值| 帐面净值| 重置价值| 评估值| 增加额| 增值率|
|--------|----------|----------|----------|--------|--------|--------|
|机器设备| | | | | | |
|--------|----------|----------|----------|--------|--------|--------|
|房屋建筑| | | | | | |
|--------|----------|----------|----------|--------|--------|--------|
|在建工程| | | | | | |
|--------|----------|----------|----------|--------|--------|--------|
|长期投资| | | | | | |
|--------|----------|----------|----------|--------|--------|--------|
|流动资产| | | | | | |
|--------|----------|----------|----------|--------|--------|--------|
|无形资产| | | | | | |
|--------|----------|----------|----------|--------|--------|--------|
|其它资产| | | | | | |
|--------|----------|----------|----------|--------|--------|--------|
|资产合计| | | | | | |
|--------|----------|----------|----------|--------|--------|--------|
|长期负债| | | | | | |
|--------|----------|----------|----------|--------|--------|--------|
|流动负债| | | | | | |
|--------|----------|----------|----------|--------|--------|--------|
|负债合计| | | | | | |
|--------|----------|----------|----------|--------|--------|--------|
|净资产 | | | | | | |
------------------------------------------------------------------------------
------------------------------------------------------------------------------
|备注: |
| 1.国资部门收文日时间: 年 月 日 |
| 收文件数: 收文人: |
| 2.其他需说明的事项(包括:申报单位的其他上级单位盖章,联合申 |
| 报单位及其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盖章,有关各方对评估结果等问题 |
| 的不同意见,等等): |
------------------------------------------------------------------------------
填表说明:
1.〈其他申报单位〉指联合申报单位或不由占有单位申报时的申报单位;
2.〈上级单位〉、〈主管部门〉指申报单位的上级单位和主管部门;
3.〈产权其他持有者〉指除资产占有单位的上级单位之外的其他产权单位;
4.表中填写不下的内容可另写附报。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乡村林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


晋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晋城市乡村林场管理办法》的通知


晋市政发(1991)23号
1991年5月5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现将《晋城市乡村林场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望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乡村林场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乡村林场,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帮助贫困地区治穷致富。各级政府一定要把发展乡村林场当作农村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加强组织领导,尽快抓出成效。

(此件以至乡镇)

晋城市乡村林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以及林业部《关于加强乡村林场建设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为了加强和改善乡村林场的经营管理,逐步实现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理顺各种关系,维护乡村林场的合法权益,促进乡村林场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乡村林场主要指乡(镇)、村、组办的集体林场,也包括由各种所有制成份,通过各种形式联合起来办的合作林场、股份林场、联营林场、联户林场等。

第三条 乡村林场是农村林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以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为主的基层生产单位,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第四条 林场必须认真执行党和画家的各项法律、法规,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坚持依托集体经济、推广科学技术,实行科学管理、集约经营,造、护、用相结合,逐步实现以林养林。

第二章 山林权属

第五条 乡村林场的林权和土地所有权归办场单位集体所有。联办林场建场后新增林地和森林蓄积量增值部分归各联办单位和个人共同所有,并由联办机构行施所有权。乡村林场的山林权属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颁发荒山使用证、林权证和树权证。

第六条 乡村林场的森林、树木以及荒山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无偿或变相侵占。

国家或乡村建设需征用乡村林场经营范围内的土地时,建设单位必须按国家《土地法》和省、市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并向林场支付土地及其林木等地上附着物(包括建筑设施、水利设施、防护设施等)的损失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其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支付标准按国家有关法规办理。

第三章 管理体制

第七条 乡村林场由办场单位和林业主管部门双重领导,以办场单位为主。

第八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搞好乡村林场的生产管理工作,乡村林场比重较大的县(区)可在林业局内设林场管理股。

第九条 乡镇的林场的建立、撤消、迁址、更名等变更均须由办场单位提出申请,报请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县(区)编委批准。村级林场有关事宜,则由县(区)林业局审批。

第十条 乡村林场要认真搞好长远发展规划及编制、修订森林经营方案,报请县(区)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乡村林场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林场在实施计划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拥有相对独立的经营自主权。

第四章 基本任务

第十二条 按照上级下达的计划,完成造林任务,提高造林质量。

第十三条 按上级下达的计划,批准的采伐设计和采伐证规定,搞好森林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作业,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生长量。

第十四条 大力加强护林防火和病虫害防治工作,杜绝偷砍滥伐林木等毁林案件发生。

第十五条 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第十六条 推广科学技术,实行集约经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第十七条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林场的扩大再生产提供资金和物质积累,壮大集体经济。

第五章 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 乡村林场实行集体承包、场长负责制。场长按照承包合同和上级生产计划,对全场的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等统一领导,全面负责。

第十九条 乡村林场场长通过公开投标竞争产生,由办场单位任命、委任或聘任。

第二十条 乡村林场的副场长、技术员、会计及各作业区(点)负责人由场长提名,办场单位任命或聘任。

第二十一条 乡村林场内部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把各项指标逐级分解到区、点、队、组以及每个场员头上,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并严格实行奖惩。

第二十二条 乡村林场要克服“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现象,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正确处理办场单位、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三方的利益分配关系。

第六章 奖惩

第二十三条 市、县(区)、乡(镇)三级人民政府对先进办场单位、乡村林场、服务单位以及成绩突出的场长、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四条 违犯本办法之规定者,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责任者给予适当处分或经济处罚。

第二十五条 非法侵占乡村林场的林木权益、未经批准在林场经营范围内毁林开矿采石、抢占林场宜林地,分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以及《山西省实施<森林法>的办法》中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六条 林场采伐林木后,没有按设计或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细则》中有关规定论处。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县、乡两级政府可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补充规定或实施办法。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市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